校官

解释: ◎ 校官 xiàoguān [field] 具有大校、上校、中校或少校军衔的军官引证解释: 即校事。 《 三国志 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 :“ 恪 更拜太傅,於是罢视听,息校官,原逋责,除关税,事崇恩泽,众莫不悦。”参见“ 校事 ”。 1. 古代的学官。掌管学校的官员。 《 汉书 ·韩延寿传》 :“ 延寿 於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,为吏民行丧嫁聚礼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校亦学也。” 《 三国志 ·魏志·武帝纪》 :“其令郡国各脩文学,县满五百户置校官,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传》 :“适 南乐 魏广微 者,亦 忠贤 之假子也,以大学士掌贡举,而公为其下校官。” 2. 汉 代指地方学校。 《 后汉书 ·明帝纪》 :“ 永平 十年,幸 南阳 ……召校官弟子作雅乐,奏 《鹿鸣》 。” 《 后汉书 ·循吏传·任延》 :“又造立校官,自掾史子孙,皆令诣学受业。” 《隶释·汉费凤别碑》 宋 洪适 释:“ 费 氏父子三碑,并列於 吴兴 校官之壁。” 3. 军队中校级军官。低于将官,高于尉官。校官一般分为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级。

xiào guān ㄒㄧㄠˋ ㄍㄨ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