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董

同义词: 古董 古玩解释: ◎ 骨董 gǔdǒng (1) [curio;antique] ∶古器物。即古董” (2) [triflings;] ∶琐碎的事物 公人既无本领,只去理会许多闲骨董,百方措置思索,反以害心。《朱子类语辑略》 (3) [pout(one's] ∶鼓起;撅着 骨董着这张嘴引证解释: 1. 珍贵罕见的古器物,古玩。 宋 韩驹 《送海常化士》 诗:“莫言衲子篮无底,盛取 江 南骨董归。” 明 无名氏 《目前集》 卷二:“骨董乃方言,初无定字…… 晦菴先生 《语类》 只作‘汩董’,或作‘古董’。”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毒饵》 :“单靠一双识货眼,贱收骨董卖湖边。” 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释器》 :“ 《説文》 :‘匫,古器也,呼骨切。’今人谓古器为骨董,相承已久。其实骨即匫字,董乃餘音。凡术物等部字今多以东部字为餘音。如窟言窟笼,其例也。” 郭沫若 《反正前后》 第二篇四:“ 端方 在他的收集骨董、讲究一些 中国 式的考古学上,倒比较是一个聪明的人。” 2. 借指收藏、买卖或鉴赏古玩的人。 明 徐渭 《跋书卷尾》 之一:“ 董 丈某,老骨董也,高直收之,詎堕误赏?”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百工》 :“ 明 人説部,货古玩者为骨董。俗作古董,非。” 3. 指琐杂的事物。 宋 朱敦儒 《西江月》 词:“被我不扇不捉,廓然总是虚空。寺鐘官角任西东,别弄些儿骨董。” 《 朱子语类 辑略》 卷二:“今人既无本领,只去理会许多閒骨董,百方措置思索,反以害心。”按, 《 朱子语类 》 卷七作“汩董”。参见“ 骨董囊 ”。 4. 比喻琐屑过时的旧知识或陈旧迂腐的内容、文辞等。 《 朱子语类 》 卷九四:“若如此説,即是 孔 颜 胸次,全无些洒落底气象,只是学得许多骨董,将去治天下。” 宋 严羽 《 沧浪诗话 ·诗法》 :“最忌骨董,最忌趂贴。” 郭绍虞 校释:“骨董当是敷陈故事之意……所谓奇与涩,甚至採用古词古字,也都是骨董。” 5. 形容古板陈旧。 明 王衡 《郁轮袍》 第四折:“ 唐 天子, 汉 百官,皇帝忒时样,百官忒骨董些。” 象声词。 唐 孟棨 《 北里志 ·张住住》 :“﹝ 张住住 ﹞指阶井曰:‘若逼我不已,骨董一声即了矣。’” 明 汤显祖 《紫箫记·诏归》 :“若是恶少们懊着他呵,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,定向玉井头骨董一声了。” 清 蒲松龄 《 聊斋志异 ·庚娘》 :“便闻骨董一声,遂譁言妇溺矣。”

gǔ dǒng ㄍㄨˇ ㄉㄨㄙ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