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刺

引证解释: 1. 周 代治理重案,必依次与群臣、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,然后定罪判决,以示审慎。 《 周礼 ·秋官·司刺》 :“司刺掌三刺、三宥、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讼。壹刺曰讯羣臣,再刺曰讯羣吏,三刺曰讯万民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三刺者,问众以当杀与否,是刑与宥不可豫定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 文心雕龙 ·书记》 :“刺者,达也。诗人讽刺, 《 周礼 》 三刺,事叙相违,若针之通结矣。” 《 隋书 ·刑法志》 :“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,弘三宥以开物。” 2. 指三次察讯。 《 魏书 ·刑罚志》 :“以五听求民情,八议以申之,三刺以审之。” 3. 谓击刺三次。 《 周礼 ·夏官·大司马》 :“鼓戒三闋,车三发,徒三刺。” 郑玄 注:“鼓戒,戒攻敌,鼓一闋,车一转,徒一刺,三而止,象服敌。”

sān cì ㄙㄢ ㄘㄧ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