闷闷

引证解释: 1. 愚昧、浑噩貌。 《 老子 》 :“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” 唐 韦应物 《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》 诗:“皦皦仰时彦,闷闷独为愚。” 清 纪昀 《 阅微草堂笔记 ·姑妄听之三》 :“此翁过去生中乃一村叟,其人淳淳闷闷,无计较心;悠悠忽忽,无得失心。” 2. 郁闷不乐。 唐 赵璘 《 因话录 ·羽》 :“﹝进士 郑滂 ﹞一夕忽梦及第,而与 韦周方 同年。当时 韦氏 先期举人,无 周方 之名者,益闷闷。” 元 无名氏 《谢金吾》 第二折:“这两日气得我闷闷的眠,害得我懨懨的卧。” 《 红楼梦 》 第三十回:“话説 林黛玉 自与 宝玉 口角后,也觉后悔,但又无去就他之理,因此日夜闷闷,如有所失。” 1. 不作声,闷声不响。 鲁迅 《徬徨·祝福》 :“当临近祝福的时候,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……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 一:“ 张素素 摇头,不作声,闷闷地绕着一张梨木的圆桌子走。” 2. 形容声音沉闷不扬。 张天翼 《儿女们》 :“佛堂里笃笃的木鱼声闷闷地响着,听来仿佛是好几里路外面发出来的。”

mèn mèn ㄇㄣˋ ㄇㄣˋ